【癌症殺手】一飲酒就臉紅缺乏代謝酒精酵素 醫生:日飲2杯紅酒患食道癌風險增100%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3/01/22 12:46

分享:

分享:

一飲酒就臉紅代表酒量好?台灣有外科醫生指出,飲酒容易臉紅的人,代謝酒精能力差,體內缺乏了某種重要酵素,增加患癌風險,飲用過量,患食道癌機率更會增加100%。

影片推介:

缺乏重要酵素 無法代謝致癌物

台灣外科醫生江坤俊早前在節目《健康2.0》指出,一飲酒就臉紅的人,因為缺乏代謝酒精的重要酵素「乙醇去氫酶」,導致代謝酒精能力差,增加患癌風險。

酒精代謝情況是怎樣的?江醫生解釋,酒精即是「乙醇」,要先被代謝為「乙醛」(致命毒素)後,再被代謝成「乙酸」。若缺乏「乙醇去氫酶」,酒精就就無法由「乙醛」代謝成「乙酸」。

乙醛對人體傷害可以很大,是一種十分毒的致癌物,若在人體積聚,會令附近血管擴張,以致一飲酒就會臉紅,並出現噁心、嘔吐等不適情況,比別人較為嚴重。更要留意的是,乙醛可引發癌症,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所已把乙醛列為「一級致癌物」。

日飲逾30克純酒精 患癌風險大增

江醫生指出,若缺乏代謝酒精的酵素「乙醇去氫酶」的人士,每天飲用超過30克純酒精,即等同2杯紅酒的份量,患食道癌的風險將增加100%,患頭頸癌風險增50%,患口腔癌的機率亦將大幅增加。

為何飲酒會導致罹患上消化道癌症的風險增加?他解釋,由於口腔內細菌可將酒精「乙醇」轉化成「乙醛」,若缺乏「乙醇去氫酶」把乙醛轉換,就會在上消化道積聚,增加患癌風險。

負責代謝酒精的「乙醇去氫酶」除了可代謝乙醛,對心血管也有保護作用,否則患腦退化症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大幅增加。缺乏「乙醇去氫酶」與人種及地域的差異有關,在台灣則高達47%人口缺乏「乙醇去氫酶」,並不適合飲酒。醫生提醒,無論是否這種酵素,也不宜過量飲酒。

解酒迷思

醫學會會長蔡堅早前接受TOPick訪問時指,「解酒」是錯誤的概念,因酒精進入身體後,不能喝其他飲品將毒素解除。不過,飲酒之前進食或喝奶,的確可減慢胃部吸收酒精。他表示,過量飲酒會引致嘔吐,如不清醒下嘔吐有可能引致肺炎;如喝得太多太急,更會酒精中毒,影響腦、胃、胰臟等,嚴重可致死亡,因此建議市民盡量少喝酒,又提醒酒後切勿駕駛。

尚有其他解酒常見問題,TOPick綜合藥劑師的意見,列出以下建議: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不同酒類易醉程度

註冊營養師李淑玶早前受訪時,拆解不同酒類的酒精及易醉程度。她指出,易醉程度是判斷於飲用量及飲品的酒精含量,所以在飲用同1份量下,酒精含量愈高就愈易醉,所以易醉程度由高至低的排序是:

威士忌、伏特加(酒精约40%)

日本清酒、梅酒(酒精约15-16%)

香檳、红酒、白酒(酒精含量約12%)

啤酒、果酒(酒精含量约5%)

她表示,但亦有研究指出宿醉嚴重程度可因酒精飲品裡所含的「同屬物」(congeners, 一種在製酒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)多與少而不同。同屬物含量愈高,酒精飲品顏色就愈深,有可能加重宿醉情況。

責任編輯:羅嘉欣